卢元镇:体育加入应试教育,是“以毒攻毒”
2023-05-17 17:46:41   来源:   点击:

  我国著名体育社会学家卢元镇近日在广州两所高校讲述体育文化。他就最近引起广泛关注的“体教融合”发表了观点独到的见解。
  卢元镇认为,体育加入应试教育,是“以毒攻毒”;中考体育分数逐年提升,是“善意的强制”;退役运动员进入中小学任教,一定且必须经过培训,否则可能引发“大麻烦”;体教融合口号终止之日,便是业余训练改革成功之时;学校体育的本质,不仅是增强学生体质和培养运动员,更重要的是普及和灌输“运动家精神”。

关于中考体育

没法自觉只能以“毒”攻毒

记者:如何看待中考的体育科目分数比重逐年提高?为何您说这是“善意的强制”?

卢元镇:我是非常反对把体育纳入应试教育之中,我在很长一段时间里发表的意见都是反对的。我认为,学生参加体育是应该凭借热情、兴趣,这样才能享受体育。强制性的举措是负面的,我一直是这种观点。我发表这种言论的时候,大概是二三十年前。经过这二三十年,我失败了。我们没有办法靠这种(自觉),其他的诱惑手段、劝解的手段解决不了,最后只能以“毒”攻毒。

这是一种“善意的强制”。因为从人性的角度来讨论,任何人参与体育活动的初级阶段都是不愿意的。因为累,要出汗,难受啊。家长要让孩子去练,孩子不干。老师让学生去干,学生也不干。因为体育是一种消耗,是一种生理的异化过程。它一定带来身体的不舒适,只有强迫参与之后得到了甜头,有了很好的享受,最后终于发现自己减肥了,自己胃口好了,自己神经衰弱没有了。得到了好处,就会逐渐变成自觉行为。

现在的学生也是需要这种强制过程,让他们把参与体育变成自觉过程。我相信,这一旦成了学校里的一种氛围,这种强制就变成了社会现象。这种强制让学生们从众,让学生们相互模仿。

关于业余训练

有些改革已经开始往前走

记者:为何您说体教融合口号终止之日,便是业余训练改革成功之时?

卢元镇:只要业余训练回归学校,体教融合这个问题就解决了。如果仍然是政出多门,这个问题永远解决不好。体教融合这种说法,可以改为“业余训练回归学校”。

这是一种“善意的强制”。因为从人性的角度来讨论,任何人参与体育活动的初级阶段都是不愿意的。因为累,要出汗,难受啊。家长要让孩子去练,孩子不干。老师让学生去干,学生也不干。因为体育是一种消耗,是一种生理的异化过程。它一定带来身体的不舒适,只有强迫参与之后得到了甜头,有了很好的享受,最后终于发现自己减肥了,自己胃口好了,自己神经衰弱没有了。得到了好处,就会逐渐变成自觉行为。

现在的学生也是需要这种强制过程,让他们把参与体育变成自觉过程。我相信,这一旦成了学校里的一种氛围,这种强制就变成了社会现象。这种强制让学生们从众,让学生们相互模仿。

关于业余训练

有些改革已经开始往前走

记者:为何您说体教融合口号终止之日,便是业余训练改革成功之时?

卢元镇:只要业余训练回归学校,体教融合这个问题就解决了。如果仍然是政出多门,这个问题永远解决不好。体教融合这种说法,可以改为“业余训练回归学校”。

大量运动员退役之后解决不了(出路)问题,退役进入高校的(运动员)还是有限的。到中小学里当教练,教孩子们篮球、足球,还是可以的。但是,中国的运动员有的文化素质不够,大多也不满足于在中小学干这事。所以,这有一个过程。

我的建议是,退役运动员一定要经过培训才能进入学校。我们的运动员如果把一些毛病带进学校,例如跟学生称兄道弟,那样麻烦会很多,会把学校常规秩序打乱。

这也许是我多余的担心,但是,我接触过大量的运动系学生。在这种情况下,我们不反对(退役运动员到中小学任教)这种做法,但是希望做得更健康。

关于文武全才

存在专业队难谈文武全才

 

记者:剑桥大学机械工程专业学生乔治·纳什在2012年当选该校赛艇俱乐部主席,他后来在伦敦和里约两届奥运会上夺得1金1铜。丹麦羽毛球名将皮特·拉斯姆森在1997年羽毛球世锦赛夺得男单冠军,他同时也是医学院学生,退役之后成为眼科博士。想要以上的“文武全才”在我国涌现,我们还要等多久?


卢元镇:在西方国家,高校里走出奥运冠军非常正常,因为他们实现了高度社会化,不是政府在办竞技体育。学校完全按照学生的标准来要求运动员,并不会因为他们拿了奥运金牌就降低对他们的考试要求。这样的学生,毕业之后完全没有就业问题,一系列矛盾随之解决。我们国家何时解决了专业队问题,把(专业队)化解到高校里,这样就解决了。如果仍是依靠政府花大量的钱培养运动员,(何时涌现文武全才)这个问题没法讨论。

关于运动家精神

要把运动作为文化来理解

记者:您的观点是,学校体育不仅是为了增强学生的体能,也不仅是为了培养运动员,更重要的是通过体育运动,向学生们灌输“运动家精神”,并让这一宝贵的特质陪伴他们往后的人生?


卢元镇:运动家精神,首先的含义就是参与。参与到体育和竞争中来,以争冠军和争第一作为目标,这就是运动家。

我们现在一说运动队,更多是从社会目的出发的。为了学校荣誉,为了全运会,为了奥运会,这些还是从社会目的出发,而不是真正从人的角度着眼。我们还是没有把大学生、中学生看成是一个活生生的人,把体育纳入人性之中去看待。学校体育的展开,不是弄弄这个、弄弄那个,这不是办法。

教育系统把体育看作小把戏,健健身,跑跑步,打两套拳,每天做广播体操,满足“每天一小时”就够了,根本没有考虑体育当中的灵魂是运动。如果不能把运动真正作为文化来理解,我们的学校体育水平永远上不去。

关于学校体育

本质应是对人的教育

记者:为什么您说学校体育是一个体育问题,更是一个教育问题,还是一个社会问题?

卢元镇:学校体育的本质是教育。我们现在实际上强调做的一些事情,例如每天一小时锻炼、引体向上做不做得上来等,这些都仅仅是把学校体育看做成一种活动。实际上,我们的教育是德智体美劳,简单说就是德育、智育、体育。它不是一门课,也不仅仅是学校每天的体育活动,那些都只是方法手段。学校体育的本质,应该是对人的教育。

实际上,体育最有力的是竞技,竞技是最能对人进行教育的。我们的学校哪一门课是教学生竞争?没有!有很多竞技上的文化的东西是可以进入对人的教育范畴的。我们现在一直讨论的,比如培养运动员等,都没有抓到体育的本质。真正抓到体育的本质后,就知道哪些该做,哪些不该做,该做到什么程度,哪些必须要做的。

培养运动员,这就是必须要做的。学生进入学校,我们都给他尝试竞技的机会。有些人尝试到一定程度,没有兴趣,不具备这个能力,将来去健身就可以了。哪些人继续往前走?也许到了初中,他停下来了,也许到高中停下来了,也许到大学停下来了。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制定的《国际体育运动宪章》里面有一句话我特别欣赏:让每一个孩子都达到和他天赋所适应的竞技水平。

来源:广州日报


上一篇:体育教学部迎接2022级新生
下一篇:体育系假期离校安全告知书

分享到: